186-10759190

189-10355933

首页 >> 专家视点 >>文章 >> 圣人和君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大力宣扬的人生楷模
详细内容

圣人和君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大力宣扬的人生楷模

image.png

2500多年前的中国有一位平民教育家孔子,今天重温他说的一些话,我们仍然觉得很有道理;按照他说的有些话去做,就会在实践上大有裨益。几千年时间的跨度,丝毫没有消弭他思想上的光芒。这种伟大的人,我们尊敬的称呼他为“圣人”。

圣人是指传统文化中品德与才华都达到极致,造福世界,泽被万代,后世无法超越的人,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的代表。

  在我国先秦的文献里,有关圣人的记载比比皆是。先秦时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呼唤圣人,原因是当时正处于礼崩乐坏、极度混乱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都希望有一个社会标准来定是非、辨曲直。后人总结为“智者不能谋,勇者不能断,慈者不能卫,义者不能决,赖圣人特起而后天下晏然。”

image.png

中国古代宣扬“五百年有圣人出”、“圣人出、黄河清”等预言。伏羲、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等都被尊为圣人。他们的事迹,后世广为流传;他们的言行,被后人奉为圭臬,顶礼膜拜,不可稍有逾越。

品德无暇是圣人的主要特征。古人盛赞圣人“德侔天地、明并日月”,极言其品德之高尚,堪比日月天地,堪称道德的完人。

image.png

圣人还必须能够理乱治国,否则空谈误国,何足道哉!圣人的社会管理思想、能力也是其圣之为圣一个重要的特征。周公“制礼作乐”,为后世定下规矩,开“礼仪之邦”先河,就是一例。

好学敏求是圣人的又一个特征。唐代韩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孔子自己也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圣人的智慧不是天生地成,而是通过后天学习、修养得来的。

一言以蔽之,圣人的追求,就是方方面面都要“止于至善”。圣人的社会公用,在今天仍有其存在的价值,重视品德修养、尊师重教、明于治乱,仍是我们的人生追求之一。

image.png

由于圣人所具有的高度权威性,后人在某个领域上有重大创建或造诣的时候,也被尊称为“某圣”。但是相对于传统文化中“圣人”在品德才华上的整体性而言,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image.png

由于成为圣人的标准极高,孔子之后,就没有谁有能力和资格配得上圣人的荣誉。虽然孔子也讲圣人,但是在孔子看来,圣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论语·述而》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后来的人们以孔门后学自居,便以孔子树立的“君子”为人生的楷模。

先秦时期就有君子的称呼,开始是对人的尊称,后来成为一类人的代称。

在春秋战国时期,儒者将人按品德与才能的高下,分为五类: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君子位于圣人、贤人之后,被赋予很高的社会期望值。

孔子对君子之道有着集中的阐述,就君子的品性、追求、修养都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孔子讲君子,主要从道德品质上立论。君子由原来意义上的有地位之人,演变为孔子心目中的具有理想人格的人。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君子品行,孔子还特别提出一个与君子相对的概念——小人。

君子具有远大的理想。《周易》里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而不息”,要求人们从小就要对自己保持严格要求,追求远大的理想。其中,戒奢是修养的重要环节,古人对此非常注意。

image.png

君子待人以礼,与人为善。君子一言一行都中规中矩,将仁、义、礼、智、信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世人敬仰的楷模。

人并非天生就是君子,要成为君子,必须加强修养,也就是孔子说的“尚德”。儒家还提出具体的学习修养办法:格物、致知、明德、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君子”这个文化概念产生后,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止于至善”、“好学敏求”、“修齐治平”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人生价值追求。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01056645613
18510252558
13661330335
礼部郎中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乾圆国学网络服务中心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