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0759190

189-10355933

首页 >> 专家视点 >>文章 >> 中国建筑风水学的发展历程孕育阶段
详细内容

中国建筑风水学的发展历程孕育阶段

image.png

风水称谓虽源于晋代的郭璞,但远在此之前已有关于风水或堪舆的理论了。据现有资料推测,相地之法大约起源于原始村落宅邑的营建。有文字历史记载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几世纪殷人及周人的甲骨占卜。


风水学由自发的兴起,到后来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理论,直至清朝时被收入《四库全书》之中。纵观历史,在历代的王朝中,亦都设有主管风水的官职,平民百姓的起屋择居,也都会请风水先生观阴阳。回顾中国建筑风水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六大阶段:① 孕育阶段;② 萌芽 阶段;③ 产生阶段;④ 发展成熟阶段;⑤ 总结整理阶段;⑥ 挖掘更新阶段。

image.png


孕育阶段 


原始社会是风水学的孕育阶段。追溯中国远古先民们的居住规律,可以清楚地看到风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以考古发掘考证风水的起源考察史前文化的发展规律,人类聚居地是逐步由森林走向草原,由高处走向低处。旧石器时代早、中期的人类一般都生活于山上,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才逐渐在山麓地带和低山丘陵区居住。这种聚居地的变迁过程体现了人类由猿人到智人,由采集狩猎到农业经济,由迁徙无常到定居,由巢居、穴居到室居的历史进化过程。在史前时期,先民们对住址的选择是很有讲究、而非随意而居的。 

2.以文献记载考证风水的起源《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项峻《始学篇》说:“上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 号大巢氏,今南方人巢居,北方人穴处,古之遗俗也。”《礼记·礼运》卷二十一中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兽巢……然后修火之利,范金(似铸造)合土(似砖石一类),以为台榭宫室铺户。” 

(1)北方的穴居据考古资料可知,在史前时代最早的居住形式是穴居。穴居有利用天然岩洞和掘地为室两种形式。先民们选择穴居的天然山洞是很有讲究的,一般都是向阳、避风、近水。据考证,山顶洞人当时居住的大环境是靠近森林、沼泽的地段,是一个利于饮水、采集和渔猎的生活环境。同时,洞穴向阳、背风、干燥。而掘地为室的穴居,就是至 今仍保留于陕北、山西一带的土窑洞由于洞穴被野兽侵占,或被水淹没,或坍塌,于是先民们走出洞穴,开始择地建造方形、圆形的半穴居式房屋。西安半坡村原始氏族的房屋即为一例。半坡村原始氏族的房屋是选择在土地肥美、水源较近、地势较高,可以避免水患且靠近河流的浐河东岸二级阶地上。北有北山,南有秦岭;前临浐河,后倚白鹿原;东西分别是灞河、浐河,自然环境优美。同一时代的姜寨氏族,处于关中的麺山北麓,旁有临河,位于渭河冲积地带的高台上,其高台高出周围地面 2~3 米,且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2)南方的巢居距今7000 年前,定居于我国南方沼泽森林地段的南方氏族,为了防潮则在地面上立起木桩,在木桩上建筑起被称为“干栏式”的房屋,也就是所说的“巢居”,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即为一例。干栏类房屋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干栏式建筑的主要特点是既可以防潮,又可防虫蛇伤害。这一类房屋通常选 择在河谷平原的近河地段。


image.png

3.原始社会选址的基本原则从考古发掘成果和文献史料可知,史前人类选址的基本原则是:

(1)有无水源,古代遗址大多处在河边台地、河流转弯、河流交汇处及湖边、 泉边等;

(2)附近有无食物资源,是否适宜于从事农牧业生产;

(3)安全因素,住处是否会被淹,凶猛的野兽多不多,有无虫蛇伤害的可能;

(4)避风,住宅避开谷口、山头,有的甚至采取半穴居,还要能御寒且干燥;

(5)交通便利,进出要方便,要有活动的空间,视觉要宽敞。

image.png

史前聚落遗址的突出特点是:它们都分布在各地区的山丘和平原的过渡地带,依山傍水,既有利于农业生产,也是渔捞、狩猎和采集的良好场所,自然山水特质浓郁。由上可知,选址的共性:一是选址于山丘和平原的过渡地段;二是选择于依山傍水的台地。我国远古先民们之所以在选址时选择依山傍水的地形,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是出于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纵观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史可知,农耕经济是古代文明的物质基础。世界各地第一批原生形态文明诞生的先后与其定居农业出现的早晚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中国、两河流域、埃及,还是中美洲等地,在由史前迈向文明时, 都有一个由原始粗放农业走向相对集约农业的历程。西亚大约在距今1万年前即已进入定居农业,西亚两河流域的聚落建筑的形成先于其他地区,约起源于公元前 3500 年;中国的定居农业大约起源于1万年 ~8000 年前, 中国的聚落建筑也形成于公元前 3000~ 公元前2000 年间;而中美洲一直到公元前 2000 年左右才进入定居农业,其聚落建筑则迟至公元前3世纪 ~ 公元1世纪才出现。无数的事例可以说明,农业的起源是历史的巨大进步,河谷平原才是先民们定居农耕的最佳环境。

4.依山傍水选址原则的优越性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依山傍水而居有如下之优越性:

(1)山麓河谷地带易于提供居住场所,如山坡上有洞穴可居,河谷平原适宜挖 穴构室,生土建筑居住起来冬暖夏凉;

(2)山麓河谷地带易于提供食物,如山上有动物可猎、有野果可采,水中有鱼虾可捕,河谷平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适于耕种;

(3)山麓河谷地带拥有黄金水道,在古代,由于以水运作为主要交通方式,故 依山傍水,真可谓占据了巨大的地理优势;南方千栏式建筑图;

(4)依山傍水,既可以以山水作为屏障,庇护原始人类不受外界的侵袭,又可以使原始人类繁衍生息。远古以来择地而居的经验,逐渐形成为后世所说的相地之法。相地之说最早来自 《周易·系辞》的传说:“古者包牺(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观象于天”与“观法于地”,说的正是风水选址。

image.png

——文章摘自《易学与建筑环境学》

image.png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01056645613
18510252558
13661330335
礼部郎中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乾圆国学网络服务中心 | 管理登录
seo seo